作者:楊蔭凱
  城鎮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規律,是人類社會走向現代化文明的重要標誌,是工業化、信息化、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和推進器,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提出,要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綜合來看,新型城鎮化體現出六個新特點。
  根本目的:農村居民的市民化。讓更多農民到城鎮定居並享受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新型城鎮化的根本目的。2000—2012年,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差距由10.5個百分點擴大到17.3個百分點,這種半城鎮化狀態嚴重影響了城鎮化的質量和進程,進而造成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實現人的城鎮化有兩個突出標誌:一是將農村居民戶籍調整為城市居民。《決定》要求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不同規模城市的人口調控政策。當然,從改革的長遠要求來看,最終目標是要取消城鄉戶籍制度,徹底破除附著在城鄉居民身上的外在標簽。二是讓轉變了身份的農村居民能夠真正享受到平等的市民待遇,這是促使農民變為市民的本質要求。《決定》提出要“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險體系,在農村參加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範介入城鎮社保體系”。為此,新型城鎮化一定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抓緊細化落實相關政策,積極完善體制機制,真正讓更多的農民能夠在城市裡落得下、生活好、有尊嚴。
  基本要求:發展模式的集約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加快發展,各地區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建成區膨脹過快、新城新區設置過多過濫、資源消耗過大、生態環境壓力過重等問題也越來越凸顯。2000—2010年,全國城市建成區面積增長78.5%,而同期城鎮人口只增長45.9%,“土地城鎮化”特征十分明顯。作為土地、水等戰略資源人均占有量十分匱乏的國家,我國的新型城鎮化必須摒棄既有路徑,切實在內涵增長上狠下功夫。《決定》提出要“從嚴合理供給城市建設用,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進一步突出城市規劃、土地規劃的法律地位,抓緊出台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切實提高規劃制定的科學性、調整的嚴肅性、實施的穩定性、監督的規範性。完善設市標準,提高城市發展質量,嚴格控制新城新區建設和城市發展規模,提升城市國土開發強度和建設管理水平,切實體現高效集約發展的要求。
  基礎動力:產業支撐的高效化。城市發展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需要各類產業的強有力支撐。工業化是城鎮化的動力源泉,只有依靠產業支撐推進的城鎮化才是真正的城鎮化。近來出現的諸多“鬼城”,很大程度源於支撐產業的虛無或城市功能的單一,為此《決定》提出要推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在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中,各個城市應圍繞市場需求,立足比較優勢,註重提升經濟功能。城市主導產業的選擇培育,既要考慮與周邊城市產業的聯動銜接,又要堅持錯位發展、特色發展。中西部地區的城市可適當發展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努力提升城市的集聚效應和人口規模;東部地區則在新型工業化方面率先突破,大力發展科技研發、現代物流等產業,積極探索“四化同步”和綠色發展新路徑,重點提升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重要任務:城鄉發展的一體化。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任務。所謂城鄉一體化,就是要改變過去城鄉發展在生產、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差距,轉而強調城鄉發展規劃、基礎設施、資源配置、產業佈局、生態建設、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的一體化。要改革創新人口、戶籍、土地等城鄉管理體制,重點促進教育、衛生、醫療、就業、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均等化,使城鄉居民都能夠安居樂業、幸福和諧,公平地享受發展改革的成果。與此同時,要按照《決定》精神,積極優化城鎮體系,“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科學引導人口和產業的有序流動,促進不同區域的合理分工。在更大的地域範圍內優化空間佈局和生產要素,積極培育重點城市群,以此來統籌解決大城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人口膨脹等突出問題。
  支撐條件:發展環境的生態化。推進新型城鎮化,要高度重視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在戰略層面上,要依據《決定》要求,抓緊“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科學優化全國城鎮化佈局和總體框架。在城市建設上,要鼓勵各個城市科學利用山、水、林、園的獨特生態功能,創建山水相依、林園共秀的生態型城市。充分尊重廣大群眾對生態文明的嚮往,積極完善生態系統和環境設施,大力優化美化生產生活環境。充分利用寶貴的生態資源,積極發展生態觀光、養老休閑、旅游度假、文化創意等高端服務業,努力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融,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互利雙贏。積極推進綠色建築、綠色交通和綠色行政,創建生態、高效、安全的城市環境,為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必備要素:地域文化的品牌化。文化是城市建設發展的魂魄,是凝聚人、吸引人的重要載體,也是提升城市軟實力和獨特魅力的有效催化劑。城市文化品牌的確立要充分尊重歷史沿革與時代要求,充分發揮全體人民的聰明智慧。城市文化也不能僅停留在理念和口號層面,而應體現在城市建設發展的各個方面和細節,大到城市發展戰略定位和總體規劃的制定,小到基礎設施、一磚一瓦的技術標準和風格樣式。註重城市文化的挖掘和培育,有力促進形成獨特的、富有魅力的城市品牌和地域標識,迅速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促進消除“千城一面”的痼疾。與此同時,進一步提高文化開放水平,積極培育文化產業,也可以讓文化產生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為城鎮化健康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編輯:SN08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x39jxzhu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